「滕法案例」擅自驾驶他人租赁车辆造成车辆损毁,赔偿责任由谁来承担?
「滕法案例」擅自驾驶他人租赁车辆造成车辆损毁,赔偿责任由谁来承担?
「滕法案例」擅自驾驶他人租赁车辆造成车辆损毁,赔偿责任由谁来承担?
未经许可驾驶他人车辆引发(yǐnfā)事故
侵权人与租车(zūchē)人私下和解
车主权益(quányì)“一笔勾销”了?
原告曹某系某品牌车辆(chēliàng)(chēliàng)所有权人。2022年10月,曹某与某租赁公司签订《合作协议》,委托其管理并(bìng)运营案涉车辆。后某租赁公司将车辆出租给姜某使用。2023年12月9日(rì),被告徐某未征得姜某同意,无证驾驶案涉车辆发生交通事故(jiāotōngshìgù),致车辆损毁,后弃(hòuqì)车逃逸。公安交警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,认定徐某负全部责任。同年12月16日,被告徐某与姜某协商达成和解,一次性赔付车款17000元。原告曹某得知车辆损毁后,多次与徐某协商,徐某以(yǐ)自己已与姜某达成了和解协议为由不愿承担侵权责任。曹某诉至(sùzhì)法院,要求徐某赔偿维修费80500元及鉴定费(jiàndìngfèi)4500元。
法院(fǎyuàn)经审理认为,《中华人(rén)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条规定,“未经允许驾驶他人机动车,发生交通事故造成(zàochéng)损害,属于该机动车一方(yīfāng)责任(zérèn)的,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;机动车所有人、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,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,但(dàn)是本章另有规定的除外。”本案中,被告徐某未取得车辆租用人姜某的同意,无证驾驶案涉车辆引发事故,且负事故全部责任。针对徐某提出的“曹某(cáomǒu)应向姜某主张权利”的抗辩,法院认为,本案系财产损害赔偿(sǔnhàipéicháng)纠纷,曹某作为案涉车辆所有权人,有权要求侵权人徐某承担损害赔偿责任。徐某辩称其驾驶行为系受姜某指派,但未能提供有效证据(zhèngjù)证明,法院对此不予采信(cǎixìn)。徐某驾驶案涉车辆并未征得(zhēngdé)管理人姜某同意,姜某无过错(wúguòcuò),案涉车辆所有权人曹某亦无过错,故对损害结果的发生,徐某应承担全部责任。
关于损失金额的认定,依据枣庄市某鉴定评估公司出具(chūjù)的机动车鉴定评估报告(bàogào),法院确认车辆维修费为80500元(yuán),曹某支出的4500元鉴定费亦属合理必要费用,依法予以(yǔyǐ)支持。上述损失共计85000元,由被告徐某(xúmǒu)承担。对于徐某主张其已与姜某达成和解并(bìng)支付17000元和解款项,经查,姜某并非案涉车辆所有权(suǒyǒuquán)人,且无证据证明曹某收到和解款17000元。对上述款项,徐某可另行主张权利。综上,法院判决被告徐某向(xiàng)原告曹某赔偿车辆维修费80500元、鉴定费4500元。该判决现已生效。
1.侵权责任(zérèn)与合同责任不可混淆
侵权人(rén)与(yǔ)车辆租用人之间的和(hé)解协议属于合同法律关系,合同仅对缔约双方具有约束力。车辆所有权(suǒyǒuquán)人并非合同当事人,未明示接受协议约束,亦未从中获得利益(lìyì)让渡,故该协议对其无法律约束力。侵权人主张“已(yǐ)向租用人赔偿”的抗辩,混淆了两种责任的性质。侵权责任因侵权行为直接产生,具有法定性和独立性,不因侵权人与他人之间的约定而免除。
2.赔偿范围(fànwéi)的确定需以实际损失为限
所有权人主张的损失应以车辆维修费用、合理贬值损失等直接财产(cáichǎn)损害为依据,并提供相关鉴定(jiàndìng)报告、票据等证据证明损失金额。
3.司法价值导向:物权保护与诚信原则的(de)平衡
支持所有权人(rén)(rén)向侵权人直接求偿,既是对物权(wùquán)绝对性的维护,亦是对擅自处分他人财产行为的否定评价。若允许侵权人以与第三人的和解协议对抗所有权人,将损害社会财产秩序。本案(běnàn)判决通过严格区分合同关系和侵权责任,明确物权保护的优先性,彰显了司法对“合法财产不受他人侵害”这一(zhèyī)基本价值的坚守。
(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(mènglìngyáng)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